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無限感恩

作者:彭家勛 (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 三軍總醫院神經部主任)

擔任學會秘書長一職即將屆滿,回想二年來在學會的經歷,心中充滿對許多人的感謝與感恩,更對學會的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暫借學會電子會刊發表個人二年來的一些感動與大家分享。

97年底學會理監事會改選,競選連任落選,本想就此鬆一口氣,稍微輕鬆一下,卻承蒙胡漢華前理事長的抬愛推薦與關皚麗理事長的「錯愛」,反而接任學會秘書長一職,開啟了與學會另一段更深的情感交流。剛接任時,其實學會在前幾任理事長和秘書長的大力推動下,會務已蒸蒸日上。當時胡漢華教授領導的stroke相關guidelines的製訂已逐步完成,使神經科醫師在治療中風病人時,有本土的指引可供遵循。許重義前理事長所領導、全國第一的台灣腦中風登錄,雖已接近尾聲,但其影響的層面與深度,卻與日俱增。工作啟始仍懞懞懵懵之際,幸賴鄭建興與連立明理事的指導及關理事長的帶領,才逐漸對學會未來工作的推廣有較明確的方向:

  1. 善用學會已完成之stroke相關guidelines,推廣中風治療知識。
  2. 應用台灣腦中風登錄的成果,積極推廣腦中風中心的概念,提升國內腦中風治療的品質。

過去二年學會的學術會議皆與此有關。今年在神經學會年會時,腦中風學會所舉辦的研討會─「從中風治療指引跨越到腦中風中心評鑑標準之建立」,即是推動將具實證醫學精神的stroke guidelines轉譯成實際的臨床應用,真正落實對中風病人照顧的層面。

所以,過去胡教授帶領完成之stroke相關guidelines的制訂為學會在中風治療的理論上奠下基礎,而許教授領導的台灣腦中風登錄確實為學會開創未來,進入另一個新的境界。這項獨到的開創性研究,打破各醫學中心的門戶藩籬,促成全國神經科醫師彼此的學術研究合作,第一篇成果也發表在今年的【Circulation】期刊,這項成果讓學會及所有參與的醫院和醫師都與有榮焉。我相信以腦中風中心之團隊型治療中風病人的概念,在許前理事長持續努力下,將來必可推展於全國中大型以上醫療院所,達到提升國內中風醫療品質的目的。

談到腦中風中心團隊型治療,就不能不談神經重症認證的工作。由於鄭建興、連立明、林慧娟等理事的熱心推動,終於在99年5月29-30日促成了第一次神經學學會、神經外科醫學會、癲癇醫學會、神經放射線學會、腦中風學會聯合神經重症共同認證事宜,期盼這份工作將來能持續進行,以保障學會會員的權益。

學會具有促進學術研究交流的責任,98年11月關理事長、胡教授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腦血管病論壇」及今年預定於中國南通市續辦之「第二屆海峽兩岸腦血管病論壇」,已開啟兩岸腦中風研究交流的新頁。因中風有種族差異性,期盼兩岸腦中風相關學術交流能長長久久,讓華人在腦中風的研究更有特色並更上層樓。國際學術交流做得不多有點遺憾,但要感謝許教授與大塚公司過去的支持與協助,才能連續邀請日本Yukito Shinohara教授至年會專題演講。

二年來最令我難忘的是98年10月,澄清醫院葉守正主任提議學會參與日月潭國際馬拉松比賽並宣傳腦中風預防的活動。在理監事會同意後,沒想到理事長不僅親自參與,並在當天帶領秘書處跑完全程。關理事長事必躬親的領導風格,令人感動。

最後,深深感謝秘書處三位副秘書長:李俊泰主任、蘇裕峰醫師、陳崇文醫師及負責電子會刊的林慧娟、陳右緯理事,秘書陳潤綦小姐和許多幕後默默奉獻協助的會員。我堅信,今年改選後,學會在新的理監事和秘書處帶領下,將有一番更新的作為與氣象。敬祝大家 平安喜樂。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