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腦中風之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

作者:崔源生 (臺中榮總腦血管神經外科主任 )

台灣每十八分鐘就會有發生一位腦中風病患,死亡率僅次於癌症,其中有兩成的腦中風病患必須長期臥床或坐輪椅,六成以上即使出院,但多少仍殘留有臉部歪斜、手腳行動遲緩不靈活,或說話不清楚等神經方面的後遺症,造成個人、家庭、社會極大的負擔,因此,醫學上能有效預防及積極治療腦中風成為一重要課題。腦中風的治療從1996始,美國聯邦食藥署率先通過黃金三小時內以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的治療急性腦中風的方式,自2002年起,台灣衛生署亦通過使用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的治療方式,其目的是用靜脈注射tPA藥物將血管打通,以減少腦梗塞的影響,但必須符合嚴格的條件限制,如年齡要在18~80歲間、發病3 小時內且確定無腦內出血等才能使用此藥物。接受治療的病患約三分之一在三個月後恢復較好之功能,但有6%機率會發生腦部出血的可能,所以必須由神經科醫師詳細評估方可使用。

台中榮總神經醫學部除了標準的黃金三小時內靜脈注射溶栓藥物治療方式外,亦已引進「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多年,將病人栓塞的血塊,以導管的方式(圖一)直接從動脈取出,大幅提高閉塞血管的開通率,降低因使用全身性溶栓藥物所導致腦部出血的的後遺症機率,並且治療的期限可由原本的黃金三小時延長至六或八小時,嘉惠更多的急性中風患者。台中榮總腦血管外科於民國105年始,開始建立「急性腦中風重案組」的Line跨部科群組,一旦遇緊急個案,就能讓群組內所有成員即時掌握、立刻做好溶栓治療的準備,期間內治療了共18位急性腦中風的患者,其中11位患者於治療後三十日内手腳功能恢復至 mRS<2 (圖二),治療成效高達61%,遠優於一般的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的治療方式。

圖一. 動脈導管與血栓抽吸材料

圖二. 其中四位恢復療好之患者返院參加慶生會

 

案例報告:
87歲的陳姓老先生,在家中被發現左手突然舉不起來,說話不清楚,緊急送醫,台中榮總神經醫學部啟動急性腦中風重案組Line群組,半小時內,牽涉搶救的十名跨科部醫療團隊成員,不用電話個別聯繫,全數掌握病患即時狀況迅速到位,進行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圖三),術後一小時,左側偏癱四小時的陳姓老先生,迅速恢復肌力,還在手術台上左手就能舉高。由此案例可知,急性中風後只要把握黃金六小時,急性中風患者也能恢復良好。

圖三. 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之術前與術後比較

一般情形下,很多急性中風病患送入急診室後,傳統醫療人員彼此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聯繫方式,不僅耗時耗力,更常因資訊聯繫不完整,使得準備工作有時要耗去近2小時,台中榮總成立急性腦中風重案組Line群組,導入「關聯式協調管理」概念(圖四),利用現代化通訊軟體溝通,連病人腦部的X光照片,也能提早上傳至群組,讓相關醫師在個別的手機上即時判讀,其他急救團隊成員包括麻醉、護理人員,也能把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壓縮在20~40分鐘內,最後加上最新「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大大提高了急性腦中風治療成效。

圖四. 台中榮總將『關聯式協調』管理概念導入急性腦中風搶救流程

急性腦中風,是可以搶救的急重症,201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連續發表了五篇重量級急性腦中風治療研究,皆建議在黃金六到八小時內,積極採用動脈導管吸取血栓手術來搶救循環惡化的腦組織,可以增加復原良好機會。e化時代來臨,醫療產業也跟進,台中榮總成立急性腦中風重案組Line群組,導入關聯式協調管理概念,把過去電話個別聯繫十名跨科醫療團隊成員,至少花費一到兩小時的流程,濃縮到半小時甚至二十分鐘內,有效縮短病患等待動脈導管取栓術的時間,跟時間賽跑,發揮即時救援功效,希望也能將此經驗分享至其他醫院,一起為台灣急性腦中風搶救之工作而努力。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