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開發中國家和開發國家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台灣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22年十大死因排名中,中風分別是女性和男性十大死因的第六和第五位,並且是男女殘疾的第一大原因。由於與男性相比有許多的差異,女性中風可被視為一個獨特的實體。目前研究顯示,女性和男性患者中風症狀的表現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的非傳統中風症狀表現可能會被誤診,從而導致不恰當的檢傷分類和嚴重的治療延誤,同時在急性中風時的治療方式以及對治療的反應也存在差異。
自發性腦出血(ICH)是較為嚴重的腦中風類型,約佔台灣中風病人的15-20%。腦出血的成因與分類有許多種,兩大最常見病因為高血壓性血管病變(hypertensive angiopathy)與腦部類澱粉血管病變(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且這兩種病因都是屬於腦部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的範疇。
淋巴循環系統是人體循環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功能是引流體內的間質液體(Interstitial fluid)、調節免疫細胞的輸送與執行免疫偵測(immune surveillance)。哺乳類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過去被認為沒有類似淋巴管的構造存在,只知道腦脊髓液會經由某些機制引流至周邊的淋巴結當中。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是造成失能的首要原因,造成龐大的社會經濟負擔。因此當病人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時,為病人安排完整的中風相關檢查,找出原因並且對症下藥,是預防再度中風的當務之急。不幸的是,即使經過完整中風檢查,仍有約四成的病人被歸類為沒有明確原因的隱源性腦中風cryptogenic stroke),這類的患者往往有著較高的再中風發生率,且難以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