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粥狀硬化疾病(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為亞洲常見之缺血性腦中風危險因子。然而,過去國際上發表的腦中風相關指引鮮少針對ICAD這個族群詳加討論。
高血壓是引起腦中風和失智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長期的高血壓本身即是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症已確立的危險因子。此外,腦中風可能導致腦損傷並進一步引起認知障礙。
顱內動脈剝離是年輕型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亞洲人又是顱內動脈剝離的好發族群,尤其好發在後循環(佔整體顱內動脈剝離的76-93%),當中,又以椎動脈的V4區段剝離最為常見。
靜息態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開始被廣泛應用在神經血管疾病的研究當中。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並整理靜息態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的原理,還有許多指標和臨床應用。其中神經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的觀念帶動後續許多分析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靜息態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操作簡單,不需執行特定任務,使得它可以應用在難以配合執行任務指令的族群中,尤其是中風的病人。
本文將先簡介CARASIL病患的臨床表現與腦部影像特徵與HTRA1基因功能,接著報告一個CADASIL type II病例,之後介紹此疾病發現演進的歷程,與臺灣攜帶HTRA1基因異型合子突變病患的臨床特徵,最 後再比較CARASIL與CADASIL type II 兩種疾病的異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