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易導致缺血性腦中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有助於預防腦梗塞。近年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carotid artery angioplasty with stenting, CAS)是漸為多數病患選擇採用的治療方式之一。CAS的併發症包括腦栓塞,血管剝離和高灌注血症候群(HPS),其中尤其以HPS對病患所造成的傷害最大,死亡率高達6成到7成。根據多數CEA研究,高灌注血症候群的潛在危險因素包括年齡、高血壓、嚴重的同側頸動脈狹窄和存在對側狹窄或閉塞等。過去預測高灌注血症候群大多依據上述的臨床因子,隨著神經影像的進步,漸漸有些研究採用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單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氙氣增強型斷層掃描(Xen CT)、核磁共振灌流攝影等,但上述方法可能有人力設備、費用昂貴、耗費時間的問題,而電腦斷層灌流攝影因具有設備普及、檢查快速的優勢,目前在急性中風的診斷與治療,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本研究藉由上述臨床危險因子的篩選,與測量病患術前電腦斷層灌流攝影的各項參數,探討此項檢查在預測頸動脈支架後高灌注血症候群發生的角色。
這是一個回溯性的對照研究,病患依據支架後是否發生HPS分成兩組,第一組為單側頸動脈>60%狹窄接受支架放置且有發生HPS之病患(11名患者),第二組為單側頸動脈>60%狹窄且接受單側支架放置且無發生HPS之病患(43名患者)。所有病患於接受支架放置前三天服用Aspirin+Plavix,並於七天前接受電腦斷層灌流攝影檢查。事後並將這些檢查傳至中央工作站,進一步作後處理分析,於事先繪製的前大腦動脈、中大腦動脈、後大腦動脈血流供應區,計算區域像素值(ROI),得到與對側狹窄(<50%)的相對比值:TTP index、rCBV index、rCBFindex等各項參數。同時收集病患臨床因子,包括年齡、性別、患側狹窄比例、對側狹窄比例、術後每小時的血壓、各項危險因子等。一般而言,正常情形下左右腦半球的相對比值應該接近1,一旦rCBV index或TTP index越大於1,表示腦血流自動調節功能的損傷程度越大。
本研究總共收錄54例單側頸動脈嚴重狹窄並接受CAS的患者,包括11名患者發生HPS和43名患者未發生HPS。為了比較電腦斷層灌流攝影檢查對HPS預測的能力,採用階層式邏輯思迴歸分析。模型一僅包含臨床因子(單側高度狹窄、術後平均血壓);模型二為模型一加入rCBV index > 0.15;模型三為模型二加入TTP index > 0.22。比較這三種模型,可發現加入電腦斷層灌流攝影參數,尤其是rCBV index > 0.15 和TTP index > 0.22這兩個參數,可大幅提高單純臨床因子的預測能力 (ROC area, 從0.64 到 0.75, P < 0.05)。
本研究是一個小型的回溯性對照研究,受限於發生HPS樣本數較少以及缺乏隨機對照組等問題,免不了有個案偏差的限制。但是本研究驗證了「臨床預測因子加上電腦斷層灌流攝影的參數」在預測CAS病患術後發生HPS的適用性。這些結果支持未來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計畫,針對頸動脈狹窄接受侵入性治療,與發生HPS的預防成效。尤其對於高危險病患,包括CAS或CEA治療的建議與治療決策作更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提升病患的安全,減少社會家庭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