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奔跑人生賽途

作者:謝鎮陽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 成大藥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目標竭力追求」
~~腓立比書三章13-14節

大約在四個多月前,受到恩師陳志弘醫師的啟發,開始每天練跑。很慚愧自己雖然比陳醫師年輕十多歲,但跑步的距離、速度卻遠遠不如他。目前我每天大約跑5-6公里,配合10分鐘左右的中高強度肌力鍛鍊,持續在南台灣酷熱的夏天操場上,享受揮汗如雨的暢快淋漓感。在跑步的過程中,我通常會把握聽一些高品質的有聲書或音頻節目,或是天馬行空地想像思考,最近個人有一些感悟,與各位分享。

假設今天我要跑5公里,以100公尺為單位,可以切割成50段;我們會需要適當地配速,每一段的速度都要經過一些盤算,好讓我們這5公里的成績更好。人生不也是如此嗎?從小到大,我們經歷過一連串的讀書、考試、進修、訓練,逐漸進展到職場與專業人士的角色。常看到有些人,似乎在前面幾段,就全力衝刺而氣力放盡,甚至弄傷自己,導致中、後段就無法繼續再跑下去,他們可能早已喪失學習成長的動力,很久沒有再進修、精進,更別提思考格局或認知廣度、深度了。其實這相當可惜。

今年九月初,我受韓國首爾大學尹秉宇(Byung-Woo Yoon)教授的邀請,到SNUH International Stroke Symposium (SISS)演講。期間聽到尹教授的一句話,個人感到非常受用。他說:「Achievement is good, but maintenance is difficult」。這幾年來,我觀察台灣學術界有種現象,老是喜歡辦「第一屆」的某某學術研討會活動,有的甚至是國際性的,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常常在主事人員替換迭代後,就沒有「第二屆」、「第三屆」了。歷屆主事者競相舉辦「第一屆」的活動,也往往造成資源配置疊床架屋,成果無法積累而造成許多浪費。

身為台南人,我很自豪Tainan Stroke Club這樣子「小而美」的定期腦中風臨床學術活動,自2010年12月第一次舉辦,大約每3個月定期聚會一次,到今年底就要滿30屆了。而去年12月,我很榮幸地從陳志弘醫師與林慧娟醫師手中,接下了Tainan Stroke Club的主辦任務,也好高興自己努力策劃的演講節目,能夠吸引不只是專攻腦血管疾病的醫師,還有許多年輕醫師與一般神經內科醫師的參與。

作研究與發表論文也是如此,我們不只應該要把握手邊任何有用的資源,發揮巧思妥善運用,去解答臨床工作中所見的問題,更重要的,要用正確的「姿勢與配速」,持續跑下去,要能持續積累、深入探究下去,而不是發表1-2篇論文後,就「嘎然而止」。

韓國的中風登錄‒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Stroke--5th division (CRCS-5),起步雖然比我們晚,但是論文發表的成果,正以快速且質優的態勢在努力向前,許多文章刊登在Ann Neurol、Neurology、Stroke等主要權威期刊。在SISS會議期間,聆聽CRCS-5的相關演講,個人發覺其成功關鍵,有很大的一部份,在於資料庫對所有研究者的開放,有志研究者都可以自行使用CRCS-5的全部資料作分析研究並撰寫論文,其細部的運作模式、經營策略,很值得我們效法。

「Achievement is good, but maintenance is difficult」。每當我反覆思考咀嚼這句話,感受到的,是一個見識廣博的年長智者,給予自己的一個人生忠告。綜觀全局,用最適當舒適的姿勢,調整好速度,繼續跑下去吧!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