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風醫誌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台灣中風醫誌 第六卷第二期 大綱

  • 編號
  • 標題
  • 3
     
  • 2024年台灣腦中風學會之腦中風後吞嚥障礙照護指引

    看似簡單的吞嚥動作包含了一連串快速且需高度協調的肌肉活動,從嘴唇閉合開始,到食糰通過上食道括約肌後結束。這個複雜的運動需要協調整合各級中樞神經系統,包含大腦皮質、皮質下腦白質、深部核區及腦幹,任何影響到這個感覺及運動整合網路的病灶,都可能導致吞嚥障礙,而腦中風是導致吞嚥 障礙最常見的疾病。

  • 4
     
  • 腦中風取栓與神經血管介入神內醫師之現況調查

    腦中風發病多數為缺血性腦中風,而腦中風是神經內科患者當中最主要的疾病,許多腦退化疾病也與腦血管病相關。自從2015年大血管中風的治療方式確立之後,取栓手術成為急性腦中風治療的重要一環。

  • 6
     
  • 腦靜脈逆流之影像發現

    大腦靜脈系統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可大致區分為表層循環(superficial venous system)與深部循環系統(deep venous system),最後這些匯流的靜脈血液會進入頸靜脈再回到上腔靜脈與體循環。

  • 7
     
  • 腦小血管疾病與腦靜脈系統逆流之關聯性探討

    除了腦動脈循環之外,低壓力且低流速的腦靜脈循環也對中樞神經系統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大腦靜脈系統可以大致區分為表層循環(superficial venous system)以及深部循環系統(deep venous system),分別引流大腦皮質、大腦深部血流以及腦室內的腦脊髓液,接著藉由乙狀靜脈竇(sigmoid sinus)最終進入頸靜脈體循環中。

  • 8
     
  •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靜脈溶栓引發之極早期神經功能惡化

    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如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可改善急性 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神經學功能。然而,儘管tPA效果顯著,仍然有10–30%的腦中風患者在接受tPA治療後的24小時內出現早期神經功能惡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且早期神經功能惡化往往造成長期失能和死亡。tPA治療後發生END的常見病生理機轉包含缺血性進展(ischemic progression)、顱內出血和腦水腫。

  • 9
     
  • 腦中風危險因子對 NOTCH3 基因變異者的影響

    在常見的腦小血管中風原因中,體顯性腦動脈血管病變合併皮質下腦梗塞及腦白質病變(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為一個值得重視的遺傳疾病。其特徵為單基因顯性遺傳,往往在具有中風家族史或年輕中風者有較高盛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