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有說明的義務,病人有知的權利,不管是醫師法、醫療法,還是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訂的醫師倫理規範都一再的告訴我們這是醫師應該做的,也是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的核心價值。
但是,我們是不是該多思考一下,冷冰冰的制式書面同意書之外,有沒有更人性化、更具同理心的方式,能讓醫病的距離再近一點、再溫暖一點。以血栓溶解劑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為例,病患及家屬收到的醫療資訊遠不及醫師的專業知識,但是卻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有時候實在很為難。不明白的民眾面對同意書,講難聽一點,簡直就像要簽生死狀,一翻兩瞪眼;而另一方面,同意書則似乎被醫師視為免於醫療糾紛的護身符之一。
臨床作業上常會遇到幾個問題。第一,醫師時間不夠,家屬時間其實也是有限,當我們跟家屬說明及早治療的優點,可是家屬有問題的時候,醫師往往無暇多作說明,家屬只能一讀再讀那白紙黑字的內容,懵懂之間做出決定。第二,醫師不同,說明的方式、技巧也不同,家屬眾多,輪番上陣提問的情形屢見不鮮,醫師不僅沒時間,也疲於重複解釋,在臨床負擔增加之下,醫療品質下降是可以預見的。第三,照顧者有時候是不識字的配偶甚至是語言不通的外籍看護,可想而知醫師的無力感必定油然而生。第四,家族主要決策者未能及時到院,陪伴的照顧者不敢代為簽署。第五,醫病之間的知識隔閡(knowledge gap)也是需要克服的議題,從字面來解釋「知情同意」,病家要完全知情,然後才能判斷並同意相關治療,可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補上的知識隔閡硬生生打了「知情同意」一巴掌。以上種種的原因都是醫病之間取得共識的障礙。
奇美醫院在取得同意書方面,做了幾點改變,利用科技來分擔醫病雙方的壓力,並藉以輔助臨床作業。我們製作了「急性中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動畫影片,希望藉由三分多鐘的影音說明,簡明扼要的說明治療的優缺點,並同時提供國台語兩種版本,一來可以讓不識字的家屬盡可能了解,二來也盡量的縮短知識隔閡。此外由於影音可以重複播放,不僅可以維持相同的說明品質,也大大降低臨床醫師反覆解釋的負擔。由於網路是無遠弗屆,全年無休,所以我們把此動畫影片以及書面同意書和網路連結,在外地甚至國外的家屬都能零時差立即獲得說明。另外,在關鍵家屬未能同時到院的情況之下,我們利用院內外多方通話的系統,可以同時透過電話和多位家屬溝通,也可以利用電話錄音的方式,在家屬同意且有其他在場醫護人員見證之下取得家屬的同意,然後馬上進行治療。另外當然也可以利用傳真的方式來取得家屬的同意。
醫病關係從以前的權威父權,變成現在的以病人為中心,我們由衷的希望,以病人為中心不要淪為口號,如果多一點同理心,站在病家的角度多想一下,再發揮一點巧思,其實會發現我們可以做的更多更好,因為做超過病人所期待的,就是最好的服務。
註:奇美醫院「急性中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動畫網頁
http://www.chimei.org.tw/main/right/right01/cmh_department/59090/04-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