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不速之客的管窺之見

作者:曾美君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編輯大人邀稿時提醒我這一期會訊主題是「醫療品質改善突破系列特刊」,希望我分享參加研討會感想。我出席這個系列活動純屬偶然,既沒有全程參與(學習課程一缺席),外行看熱鬧心態居多。姑且恭敬不如從命,聊聊個人觀感交換心得。

參與這項活動的起因是聽聞嘉義基督教醫院rt-PA治療的品質改善得到肯定,將由宋昇峰醫師代表醫療團隊在研討會中報告。我因為在去年腦中風學會年會上剛認識宋醫師,好奇想去瞭解一下這位醫師以及這家醫院。何況做腦中風研究的人,聽聞到有關rt-PA治療的訊息,都有一份莫名其妙的興奮與期待。由於是不請自來,第一次出席時我去報到處主動告知是宋醫師邀請我來的(事前徵詢過宋醫師),第二次就乾脆中途混入旁聽囉。

回想起來,宋醫師的演講讓我有點「忿忿不平」。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恆達老師的一篇短文中提過(2009/12/15 聯合報),「這年頭演講如果沒有使用PowerPoint,就既沒有power也沒有point。可是如果做的太花俏,卻沒有紮實的內容,那又會變成徒有power而沒有point。」在我看來,宋醫師演講的簡報檔案,不僅有power與point,還搭配讓聽眾笑出眼淚的口頭報告,怎麼看都是不折不扣的PPT(power + point + tears)。不過,他的檔案卻不是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製作。果真是後生可畏,自嘆弗如!

還有,原來宋醫師是「冷面笑匠」一族。當天因為亞運跆拳道選手楊淑君事件上了頭條新聞,宋醫師在演講中信手捻來許多令人會心一笑(不好意思喔,我是捧腹大笑)的註解,適度抒解眾人的反韓情緒。譬如,提到韓國某研究時,因為亮麗的數據似乎超乎一般理解,宋醫師不苟言笑地宣稱「這個看起來有作弊的嫌疑」。換到另一個令人激賞的研究,他則說「這個我們只好吞下去」。毫無疑問,當天所有演講中,宋醫師這一場次最精彩,絕對沒有冷場!後來我特別私下請教他簡報檔案的技巧,原來宋醫師用的是「蘋果」(Apple軟體)。我們一般都是「橘子作品」,自然略輸一籌。

團隊簡報(各家醫院上台報告5~8分鐘)的活動讓我大吃一驚,也大開眼界。每家醫院代表分別上台介紹自己選定的品質目標與努力成效(這是「目標管理」的作法),彷彿是一場「服裝秀」。在短短的時間裡,用心的聽眾可以約略嗅出不同醫院的文化,主其事者的領導風格,以及人氣指數。由於許多醫院rt-PA的病例如同「罕見疾病」,主持人林口長庚醫院李宗海醫師十分感觸地說:「大家可能要多下鄉宣導」。我覺得簡報活動不僅提供醫療團隊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似乎也順勢營造出良性競爭的氛圍,與會者難免會想「人家的醫院行,我們家行不行呢?」

可惜因為場地與時間限制,同時間三場活動進行,無法一窺全貌。我好奇分成三組是隨機還是特別考量。心想也許將來類似活動可以考慮依醫院類別分組,譬如說醫學中心一組,區域或地區醫院另外一組,不然「羽量級」與「重量級」醫院穿插出場固然新鮮有趣,但也許在借鏡上相對比較無法著力。另一項個人因素是,地理常識不及格的我,很期盼看到以地緣關係來分組,譬如「高醫、阮綜合、高雄榮總、高雄長庚」為一小組,「林口長庚、壢新醫院、敏盛醫院」另一組。如此一來,敦親睦鄰之餘,也許可搭建起非正式的網絡關係,相互支援與學習。

綜合來講,身為旁觀者,對醫策會主辦的這項系列活動我有一點「怪怪的感覺」。我建議日後衛生署、健保局、國民健康局等相關單位宜指派代表出席類似活動,瞭解各醫院努力的情況與面對的困難,大家同心戮力提升腦中風照護品質。何況「長官」到場瞭解情況,對第一線辛苦的醫療人員是很好的激勵(很高興活動結束前的綜合討論時,有位聽眾發言意見與我的看法不謀而合)。

其次,我覺得腦中風學會沒有積極介入這項活動實在可惜。學會固然有許多理事熱心協助規劃活動或主持討論,但似乎都是以個人工作單位的名義出席活動。我以為學會除了可以行文醫院,並發送電子郵件鼓勵會員參與活動外,如能積極配合醫策會活動,順勢策略聯盟,不僅得以協助各醫院提升國內急性缺血性中風照護品質,讓醫策會對我們學會的角色與功能刮目相看,也是間接提供會員實質的服務。就這點來看,這次會訊特刊作法值得肯定,畢竟聊勝於無。

無論是腦中風照護還是腦中風研究,都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期待與大家一起昂首邁步向前走!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