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從研究夥伴學到的事情

作者:謝鎮陽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

做研究最需要隨時update新知,包括該領域新發表的研究結果與新的研究方法等。曾美君老師曾教過我們如何使用PubMed做systematic review;她分享她會固定從PubMed訂閱五大醫學期刊(NEJM, Lancet, JAMA, BM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有關腦中風的研究,一些腦中風大師級的論文,或是自己有興趣的腦中風議題。要怎樣善用PubMed的功能呢?我參考曾老師的指導,modify出我的方法,現在”野人獻曝”如下:

 

 

設定自己要的搜尋檢索條件(以”stroke與kidney”為例)

 

得到以下的搜尋結果↓

 

儲存”檢索條件”:

  之後每個禮拜,PubMed都會寄符合該檢索條件最update的publications到自己的email,無論在何地,只要有手機可以上網,就可以馬上看一下,在這個禮拜有什麼最新的研究,讀者看完以上了,趕快試一試這個免費功能吧!

  而跟宋昇峯醫師,我學到了”大量閱讀”的重要。有一回我們一起從台北搭高鐵南下,在高鐵上他分享最近研究”如何建立一個臨床預測model”的研究心得,例如我們討論到,當要發展一個model,裡面的預測變項的權重要放多少 (例如: 預測腦中風打tPA後症狀性腦出血的model裡,有diabetes的病人要給幾分),要怎樣決定這個分數,有人是用該變項odds ratio的整數,有人是用該變項的beta值除以年齡,這時候宋醫師馬上打開他的蘋果電腦,找了2篇參考文獻給我 (1,2),下車之後,宋醫師又再update了2篇文章email給我看 (3,4),我感覺宋醫師在研究方面,好像我們以前電動玩具裡的小精靈,可能原本體型很小,到處吃下別人研究論文裡的精髓,然後變大,也就是把學到的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研究上,不斷專精某個領域,吃呀吃的結果,這個小精靈就逐漸變得超大、超強的。結論是,不管做什麼研究,都一定要大量的閱讀,也許這也是做研究的好處,比較不會得失智症吧! 另外,研究有同伴真好,可以互相交流、支持、勉勵,一定要好好珍惜。

參考文獻:

  1. Moons KG, Harrell FE, Steyerberg EW. Should scoring rules be based on odds ratios or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02;55:1054-1055
  2. Adams ST, Leveson SH. Clinical prediction rule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2;344:d8312
  3. Steyerberg EW, Vergouwe Y. Towards better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 Seven steps for development and an abcd for valid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4;35:1925-1931
  4. Debray TP, Vergouwe Y, Koffijberg H, Nieboer D, Steyerberg EW, Moons KG. A new framework to enha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external validation studies of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s.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14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