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疾病中,腦中風是造成患者失能最重要的原因,而且耗用了很多的社會資源。如果可以早期找出能預測腦中風患者預後的預測因子,就可以早期評估、作介入性治療,減少失能的發生。雖然已經有一些研究是探討預測因子和腦中風引起的死亡、二次腦中風、以及功能性預後的關係,但目前仍然沒有一致性的結論。
目前由於腦部影像醫學技術的進步,在進行腦部電腦斷層攝影以及核磁共振攝影時,有些人可以在大腦白質的位置看到一些白質病變 (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雖然大腦白質病變的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確,但一般認為和血管因素 ( vascular etiology ) 有關。根據文獻記載,腦中風的病人,大概有7-38%的人,在腦部電腦斷層攝影的影像上可以看到一些白質病變;而腦部核磁共振攝影則有更好的敏感度,大概有44-86.4%的人,在影像上可以看到一些白質病變。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大腦白質病變對於腦中風引起的死亡以及二次腦中風會有影響。也有些研究去探討大腦白質病變對於腦中風後之功能性預後的影響。事實上,根據大腦白質病變的位置,可以把它分成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 和皮質下病灶 ( subcortical hyperintensities );這樣的分法是因為有臨床上的價值。一些關於老人的研究發現,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 和認知功能、憂鬱症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有相關性;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 甚至可以預測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但是目前使用大腦白質病變的不同部位來探討腦中風後之功能性預後的研究,則比較少。
所以我們設計一個研究,來探討大腦白質病變對於缺血性腦中風三十天後之功能性預後的影響;並且分別探討不同大腦白質部位 ( 腦室旁病灶和皮質下病灶 ) 對於腦中風預後的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們全部是使用腦部核磁共振攝影來判定是否有大腦白質病變;於腦中風發生的第一天作危險因子和資料的收集,以及使用NIHSS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 score來評估腦中風的嚴重程度;在第三十天時,使用 mRS scale ( modified Rankin Scale ) 和 BI index ( Barthel Index ) 來評估腦中風患者之功能性預後。我們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經營) 總共收錄了187個缺血性腦中風、符合收錄條件的病人,在校正會影響腦中風嚴重程度的干擾因子之後發現,只有全部白質病灶 (total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和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和腦中風患者之功能性預後有相關性;皮質下病灶 ( subcortical hyperintensities ) 和腦中風患者之功能性預後並無相關性。
那麼,為什麼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 和皮質下病灶 ( subcortical hyperintensities ) 對於腦中風患者之功能性預後會有不同的影響呢? 根據文獻記載,從解剖學上來說,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和比較長的神經路徑 ( long associated fibers ) 有相關性,它們的功能是連結比較遠的大腦皮質 (more distant cortical area ),而皮質下病灶 ( subcortical hyperintensities ) 影響的是比較短的神經路徑 ( short associated fibers ),它們的功能是連結比較近的大腦皮質 ( adjacent cortical area )。 從血流變化 ( hemodynamic ) 方面來說,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 和大腦灌流不足 ( cerebral hypoperfusion ) 有關,而皮質下病灶 ( subcortical hyperintensities ) 則和小血管病變 ( microangiopathy ) 有關係。由目前的文獻得知,大腦灌流不足 ( cerebral hypoperfusion ) 和腦中風的預後是有相關性的,這正可以解釋我們的研究結果。
在此作一總結,從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腦部核磁共振攝影上的大腦白質病變,尤其是腦室旁病灶 ( periventricular hyperintensities ),會影響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的恢復能力;而且這個結果並不會受到一開始腦中風的嚴重程度和有無危險因子的影響。所以腦部核磁共振攝影上的白質病變可以當作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恢復能力的早期預測因子,藉此得以做早期、個別化 (individualized ) 的介入治療,以期減少失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