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美國國家神經及中風疾病研究院(NINDS)於1995年發表的臨床試驗,發現在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三小時內使用0.9 mg/kg靜脈內注射 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可增加中風康復的機會或降低殘障等級。此藥物先於1996年被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准許使用於缺血性腦中風發病三小時內的患者,歐盟於2002年通過,我國衛生署亦於2002年11月核可使用,起始即遵照NINDS建議劑量0.9 mg/kg為台灣準則。
然而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最適當的治療劑量是多少。於是美國研究小組先做pilot study,主要着重於劑量安全性的測試。在1987年2月到1989年9月共收集74位發作時間確定在90分鐘內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分為7個不同rt-PA劑量組別來測試:0.35 mg/kg (6位),0.60 mg/kg (12位),0.85 mg/kg (30位),0.95 mg/kg (25位),1.08 mg/kg (1位),結果治療劑量在0.85mg/kg以下的58位病患完全沒有腦出血發生。由於成效良好,研究小組緊接著在1988年12月到1989年12月共收集20位發作時間確定在91~180分鐘內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分為3組不同劑量族群來測試:0.60 mg/kg (8位),0.85 mg/kg (6位),0.95 mg/kg (6位),結果治療劑量在0.85mg/kg及0.95mg/kg各有1位病患發生腦出血。
接下來進行pilot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以0.85 mg/kg與placebo做比較。由1990年3月至1991年2月共收集27位病人,其中20位發作時間在90分鐘內(10位接受rt-PA,另10位接受placebo),7位發作時間確定在91至180分鐘內(4位接受rt-PA,另3位接受placebo)。試驗結果治療組(0.85mg/kg)完全沒有人發生腦出血。因此後續大家所熟知的大規模NINDS trial選了0.9 mg/kg爲最高的安全劑量,這就是rt-PA劑量0.9mg/kg的歷史由來。
可惜的是,後來研究小組提出以0.6 mg/kg和0.9mg/kg來做比較卻被NINDS以預算因素否決掉。因此0.9 mg/kg是有效劑量眾所週知,但它是不是”最理想”劑量卻不得而知。
日本SUMITOMO藥廠研發出的rt-PA稱為duteplase,是雙鏈形,與alteplase單鏈不同。日本一開始以duteplase進行3個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s,結果顯示 20 million international units (MIU) 之duteplase 對阻塞血管再開通率比placebo好,而且20 MIU在效果方面和30 MIU差不多,但發生大量腦出血之不良反應,20 MIU組(3.57%)遠比30 MIU組(13.85%)為低,所以認為20 MIU為日本人之理想劑量。後來因專利權因素日本無法再繼續生產duteplase,所以換算duteplase 20 MIU約相當於體重60公斤使用alteplase 0.6 mg/kg。日本研究小組於2002年4月到2003年9月收集103位發作時間確定在3小時內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以0.6 kg/mg的劑量與美國NINDS的0.9 mg/kg研究結果比較,效果與安全性差不多,所以日本便以0.6 kg/mg為靜脈rt-PA治療的建議劑量。
在了解這些劑量的來龍去脈後,身為處理急性腦中風的醫師您會選擇何種劑量呢?也許還要等更多的資料出現才能判定0.6 mg/kg或0.9 mg/kg何者較為理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