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參加2010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有感

作者:陳右緯 

由美國心臟學會/中風學會(AHA/ASA)主辦之第35屆2010 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於2月23日至26日在德州的San Antonio舉行。San Antonio 以做為NBA「馬刺隊」之主場聞名,且為德州與墨西哥發生圍城十三天「阿拉莫戰役」之發生地。今年天氣異常,在台灣看氣象預報時為攝氏十度左右,但是抵達第一天就遇到半雨半雪的「霰」,原來只有華氏二十八度。

本次代表腦中風學會及壢新醫院,與台大鄭建興主任、彰基孫穆乾醫師共同發表論文“Low-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worse acute functional outcome in different subtypes of ischemic stroke”。此為「台灣腦中風登錄」之「Taiwan stroke-PAD子計畫」 的成果發表:在收案的1895位腦梗塞病患中,有434位 (22.9%) 符合定義PAD之Ankle-Brachial Index (ABI) < 0.9。再依照TOAST之分類後,觀察一個月後病患之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結果發現TOAST分類中,Cardioembolism佔38.1 %,居五組之冠,甚至高於Large Artery Atherothrombosis (LAA) 之26.9%。但是對於一個月後mRS > 2之預測能力,經過調整性別、年齡、起始NIHSS分數後,PAD只有在LAA組病患顯示出有意義的相關 (Odds Ratio 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5-4.0)。此次ISC的壁報論文發表有一個特色:大會將所展示的論文每十二篇分為一組,安排兩位資深學者帶領大家討論。每篇論文有五分鐘時間,先由作者報告三分鐘,接著有兩分鐘的討論時間,每個時段共計一個小時。如此增加彼此的互動及對發表論文的了解,個人認為是相當好的作法。同時在會場也發現一篇由墨西哥團隊發表的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abnormal ankle-brachi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 Mexican multicenter stroke registry”,與邱弘毅院長、林慧娟醫師及胡朝榮醫師討論後,發現與「Taiwan stroke-PAD子計畫」之相似度達80%。在將重要及新穎議題寫成論文發表在重要期刊的激烈競爭中,我們展現研究成果的速度應該要加油了!

另外令筆者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及韓國派出的「青年軍」。會場所見的約有六、七位二十五歲左右的年輕學者,彼此為各自發表的海報站台,提供實質的協助(張貼海報、回答詢問等)及精神上的支持,在洋人學者佔大多數的會場相當醒目。如韓國 Jihoon Kang 之“Impact of blood pressure status in subacute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 on clinical outcome: Is variability more important than value status?”,所發表的論文雖然不是很尖端,但是這種參加國際會議的磨練和經驗也為未來的發展埋下了種子。在台灣,醫院及國科會的學術會議贊助經費大多支持已多有發表之資深主治醫師,年輕的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獲得資助的管道較少。筆者在此建議「腦中風學會」編列預算獎助年輕學者出國發表論文,經費可由學會視會費寬裕程度支出,或向相關學術單位募集設立講座。培植有興趣和有潛力的新人,需要一段長時間,但是是絕對需要的投資。舉例來說,筆者於2005年前往美國麻州總醫院(MGH)進修時的師兄、時為年輕主治醫師之Dr. Eric E. Smith,在老師Steven M. Greenberg的栽培及本身努力下,今年收穫豐碩,不但發表數篇論文、擔任座長,還獲得Robert G. Siekert New Investigator Award in Stroke,得獎論文為“Prediction of in-hospital stroke mortality using data from the Get With the Guideline-Stroke Registry”。當時為R3的Dr. Natalia S. Rost 也於 “Whole Genome Association Studies in Stroke” Section 中代表MGH團隊發表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真是英雄(雌)出少年。希望國內的學術團體和教學醫院也有此栽培後進的眼光和氣度,為台灣中風研究的傳承盡一份心力。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